3D打印從幾年前的廣為人知的概念到現在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一些消費級打印機已經被成熟運用在多種行業,但同時工業級3D打印機的需求也非常強勁。那么現在如何從市場上眾多3D打印設備種類中,快速的選擇一臺符合使用需求的呢?今天聯泰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些小技巧。
一、明確需求:
工業級3d打印機的價格區間從幾十萬至上千萬不等,常見的技術有FDM、SLM 、POLYJET、MJP、 SLA、DLP 、EBM等,每一種增材制造技術類似傳統工藝的車、銑、刨、磨一樣只是種工藝,能解決方案有限,所以就需要通過需求來確定自己需要哪種工藝類型的打印機。
需求決定著購買設備的尺寸大小、材料種類和成型精度。3D打印機的價格和成型尺寸、材料的多少是成正比的,排除科研目的,購買的設備不一定尺寸越大越好,能滿足需求即可。市面上的樹脂打印機XY方向尺寸已可達到1mx1m。
例如需求打印尺寸在0.5mx0.5m范圍內,偶爾才會用上近1m的尺寸,就可以考慮半米內尺寸設備,采用打印分件進行拼裝。尺寸過大反而造成打印耗材的浪費及打印效率的降低。
二、考慮使用環境因素:
不同的需求決定著不同技術的3D打印設備,消費機對打印場所要求簡單,一般室內通風良好的場所即可,SLA、DLP因使用的是開放存放的樹脂,環境要求最高,要求恒溫恒濕,溫度在最好控制在 22°--26°,濕度在≤ 40 % ,房內紫外射線量低,避免自然光照射,提供特定的打印場所等。
而對于工業級金屬3D打印機而言,無論是鋪粉或電子束或柜式同軸送粉,對環境要求要寬松很多。安裝打印設備的同時也要綜合考慮設備尺寸和輔助設備尺寸,有時需要借助拖車搬運樹脂槽或打印機,預留處理空間等,在購機之前要及早明確告訴設備提供方自己能提供的場地,提前做好場地規劃。
三、耗材選擇:
工業級3d打印機適用的材料狀態有固態、液態、氣態,材料種類有金屬材料、樹脂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無機脂類材料、生物材料等等,而且能用的材料正在與日俱增。
但現實場景往往還真沒有和自己需求完全匹配的材料,現有的打印技術所能打印的材料往往某一類別只有有限的幾種,建議在材料的選擇上讓設備廠家提供詳實的材料參數表,了解是否有可替代或相近的材料能實現最終要求。
在材料的選擇上除了性能和參數,還有一點很重要:材料的保質期,無論是金屬或非金屬材料都是有保質期的,正式生產可根據排單計劃,每次購入量為計劃量加10%-30%。頻繁研發打印購入量為計劃量的倍量或多倍量,同時也要考慮到多余材料的保質期。
材料的理想使用周期:SLA樹脂材料是6個月,PolyJet樹脂1年,FDM絲材在真空保護下1年,SLM金屬粉末密封狀態1年,生物材料依據保存環境定性。聯泰小編建議購買耗材可咨詢耗材供應商的最佳存放條件及最優打印參數。